豹头·凤尾
□ 闻先声
一分为二话模式/杨富志 王 博
□ 品余韵
结课的艺术之美/朱明英
论道·说法
□ 新声调
厘清三个关系 辨明作文目的/汪昌友
要书声琅琅,更要理解感悟
——以《生命的意义》教学为例/燕小祥
□ 话成长
草根语文教师的发展要追求幸福感/周志红
□ 微语录
七嘴八舌话语文/胡明道 胡立根 王有声 王佑军 盛新凤
专题·策划
2011版“语文课程标准”解读
2011版“语文课程标准”的主要变化/冯善亮
2011版“语文课程标准”前言部分解读/钱胜武
2011版“语文课程标准”初中部分解读/蔡少军
2011版“语文课程标准”7~9年级写作部分研读/石修银
对2011版“语文课程标准”的几点思考/高子阳
授业·设计
□ 参异构
星星——黑暗中的光明
——《星星变奏曲》解读与设计之一/丁义国
朦胧的意境 炽热的情感
——《星星变奏曲》解读与设计之二/吴如厂
□ 新解析
《与朱元思书》解析/图解:杨树滨 诗解:王正来
□ 新设计
咀嚼诗意的朴实 凝思生命的感慨
——《散步》创意设计/唐霖勇
□ 谈阅读
首要的是把学生引入课文语境
——从语境教学视角品悟洪宗礼课堂引读艺术/董旭午
文本改写:华丽转身增成效/王俊章
□ 说写作
指导学生即时构思,首先要考虑章法/刘秋萍
用好抑扬,让文章波澜起伏/徐春山
教艺·探索
□ 品课案
诗在山的那边雀跃
——《在山的那边》教学实录及点评/执教:叶才生 点评:冯铁山
□ 解片段
不成功的飞渡仍具美感/刘明辉
□ 探新路
建立“批阅储蓄单”,破解作文“评改难”/张泽同
六书理论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/陈小波
□ 学表达
用阐释语为学生打开智慧之窗/陶秀军
把握作者性格,诵出作品神韵/顾瑞雪
中考·实战
□ 谈谋略
现代文阅读之规范答题/彭 炜
□ 析佳作
画龙还须善点睛
——《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》品析/黄惠芳
□ 练新题
喜看飞天神舟 礼赞中国航天
——科技类题型训练/张松元
悦读·提升
□ 析字词
“位置”和“位子”区别细究/刘春文
□ 赏诗文
意象典型可感 思念似淡还浓
——《留守儿童之歌》赏析/原创:曾加成 周 单 赏析:丁 锋
因事明理 意与境谐
——《慢慢揉出味儿来》赏析/原创:徐雪明 赏析:赵克明
借助精巧构思 抒写真情挚爱
——《七夕》赏析/原创:穿过尘埃 赏析:刘泳美
□ 读语录
我读冯为民——
仿写中的“死”与“活”/魏萃华
□ 悟随笔
读书,让我在三尺讲台站得稳而直/孙三周
争鸣·质疑
□ 指瑕疵
翻唱经典需谨慎/佚 名
初一“课外古诗词背诵”失注/吕传文
公主岂能是“皇家媳妇”/孙怀伦
□ 打擂台
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?
“不合格”之论并非危言耸听/朱 娟
关注宜理性 求疵当慎言/梁浩军
师生·文苑
□ 百花园
孩子,这个冬天不冷/何永国
美丽的缺点/姜 林
牛老师真“牛”/原创:柳 佳 指导:朱红英 叶伟兵
综合·沙龙
□ 资料袋
三种遗言,三种境界/李弗不
□ 读作编
核心期刊,也有草根教师的一席之地
——说给中语参中旬刊的心里话/陈 英
□ 释疑惑
“猖蹶”=“猖獗”?/顾 栋
□ 巧辑录
来自名师的智慧点播/邵炎才
□ 观动态
网络成语文差错泛滥区/姜小玲
研修一体,知行合一 刊校牵手,共求双赢
——中语参中旬刊与北京通州于家务中学、
通州二中牵手共建活动述评/朱艳春
第一届“心桥杯”全国师生征文大赛启事
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本刊文章一览
评论